近年來,寧夏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弘揚生態文化、傳播綠色價值、促進綠色發展為目標,秉持為民、服務、奉獻的理念,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和公眾參與,推動形成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良好局面,匯聚起建設現代化美麗新寧夏的磅礴力量。
一、積極開展志愿活動,真情浸潤寧夏山川。著力構建生態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不斷提高全民生態文明意識,架起生態環保實踐的“連心橋”,連續8年常態化開展生態環境宣傳和志愿服務“五進”活動,累計在全區范圍內開展了350余場有特色、有溫度、有影響的志愿服務活動,發放宣傳資料50萬份,受益群眾達100萬人。持續在全自治區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志愿者的腳步踏遍了寧夏所有縣(市、區)。寧夏生態環境保護志愿服務隊榮獲2020年度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最佳志愿服務組織”榮譽稱號,“提升生態顏值,建設宜居紅瑞”獲評寧夏“三下三幫”優秀項目。
二、高位推動項目開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實踐活動與社會參與,主要領導親自部署親自參與,全系統全員充當志愿者,大力開展“六五環境日”“低碳日”系列宣傳活動,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讓公眾“零距離”接觸生態環保工作。每年組織300名生態環境志愿者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活動,以強烈的責任擔當意識投身志愿服務行動,為繼續建設天更藍、山更青、水更綠的美麗新寧夏作貢獻。
三、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增強公眾環境意識。主動聯系寧夏自然資源廳、教育廳、團委、高校及環保協會等30個部門和社會組織,立足部門資源優勢,聯合開展了60場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的宣傳與志愿服務活動,多部門聯合共促志愿服務工作高質量發展,吹響生態文明“集結號”。結合重要節日開展“新春走基層環保進萬家”“跳蚤市場”“生態立區與法同行”等志愿服務活動,身穿“紅馬甲”的生態環境志愿者,常年活躍在學校、社區、企業、農村、機關,積極為公眾提供便民、利民、惠民服務,受到公眾的一致好評。寧夏生態環境展示館被命名為全國首批“大思政課”美麗中國實踐教學基地之一,共接待自治區內外參觀團體180批次6.3萬人。
新征程,新起點。寧夏將繼續面向全自治區公眾廣泛開展宣傳與志愿服務活動,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凝聚強大合力。
(作者系寧夏回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宣傳教育中心牛進頻 喬華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