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遼寧遼東半島水務股份有限公司:
你公司《關于審批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請示》(遼半發〔2024〕19號)、《關于暫緩審批〈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請示》、《關于繼續審批〈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請示》(遼半發〔2025〕12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工程概況及總體意見
工程位于遼寧省大連市、鞍山市、丹東市。工程開發任務為生活及工業供水,退還城市擠占的農業灌溉用水,為新發展灌區創造條件。工程擬在大洋河上新建石湖水庫和黑魚汀閘,多年平均引水4.26億立方米,經輸水管線輸送至大連市普蘭店區已建碧流河水庫,聯合運用后向大連市供水,多年平均供水4.77億立方米(含恢復引碧入連工程0.51億立方米供水能力)。其中,城市供水4.44億立方米,農業供水0.33億立方米。
工程建設內容包括水源工程和輸水工程。水源工程包括石湖水庫和黑魚汀閘,其中石湖水庫壩址位于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紅旗營子鄉哨子河上,正常蓄水位90米,總庫容5.35億立方米,興利庫容4.12億立方米,具有多年調節性能,包括擋水、泄水、發電引水等建筑物,擋水建筑物采用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56.4米。泄水建筑物包括5個泄水表孔和2個泄水底孔;壩后式電站裝機1.1萬千瓦。黑魚汀閘位于丹東市東港市黑溝鎮大洋河干流上,上距石湖水庫壩址56公里,正常蓄水位6.2米,總庫容600萬立方米,包括泄水閘、實體堰、寬頂堰、取水工程等建筑物。取水工程位于泄水閘上游,包括取水池和加壓泵站,設計最大取水流量為40立方米/秒。輸水工程包括碧流河水庫上段工程、下段工程。碧流河水庫上段工程自黑魚汀加壓泵站提水加壓后輸送至碧流河水庫,管線全長103.1公里。碧流河水庫下段工程包括取水首部和輸水管線,取水首部位于碧流河水庫右岸,設計最大取水流量為9.54立方米/秒;輸水管線分為南、西雙線,全長182.9公里,其中南線長123.6公里,向大連市中山區等區域供水。西線長59.3公里,向瓦房店市等區域供水。
工程已列入國家相關專項規劃,與《大洋河流域規劃(2020—2040年)調整報告》及規劃環評總體相符。工程實施將對水環境、生態等產生不利影響,在嚴格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和本批復要求后,不利生態環境影響可以得到一定減緩或控制。我部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總體評價結論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工程建設的主要生態環境影響
(一)水環境影響。工程運行后,大洋河流域黑魚汀閘斷面、全流域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率將分別提高至25.5%、33%。石湖水庫、黑魚汀閘庫區流速減緩,水庫調蓄和引水對壩(閘)下游河道水文情勢產生較大影響。工程運行對大洋河干流水質影響總體不大;受水區新增污染負荷將對受納水體水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登沙河、復州河尚需進一步強化污染防治措施方可達到水質管理目標。工程引水造成大洋河口淡水補給減少,壓咸作用減弱,河口咸淡水分界線將總體上移。石湖水庫水溫結構為分層型,4月至9月下泄水溫將低于天然水溫。工程占用和施工涉及多處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部分輸水隧洞施工涌水量大,可能對周邊居民的供水造成影響。
(二)水生生態影響。根據現場調查及查閱歷史資料,大洋河流域共有魚類76種,包括雷氏七鰓鰻、淞江鱸等2種國家二級保護魚類以及香魚、日本鰻鱺等多種河海洄游性魚類和河口半咸水洄游魚類。工程運行后,石湖水庫、黑魚汀閘庫區鯉、鯽等喜緩水和靜水魚類將成為優勢種群,喜急流的魚類將向庫尾轉移,資源量將減少;庫區2處產卵場的功能將受到影響。工程建設將對魚類在大洋河上下游、干支流之間遷移新增阻隔影響,加劇生境破碎化。工程運行帶來水溫降低、流量減少等影響,將導致石湖水庫以下河段魚類生境質量和資源量降低。
(三)陸生生態影響。水源區施工占地、水庫淹沒范圍主要以落葉櫟林和溫帶灌叢為主,分布有野大豆、赤狐等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工程實施將對評價區內植被及植物資源造成影響,施工噪聲及生境占用或破壞等將對陸生動物產生一定影響。黑魚汀閘下游18公里分布有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程運行后,保護區內河流濕地的徑流量總體減少,將影響河口及近岸海域鹽度時空分布,可能對水生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以及遷徙候鳥棲息地等產生影響。工程輸水線路穿越遼寧步云山省級地質公園、小黑山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市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將對上述敏感區造成一定不利影響。
(四)其他環境影響。項目實施產生的污(廢)水、揚塵、固體廢物、噪聲等,將對周邊生態環境及環境保護目標產生不利影響。
三、減緩生態環境影響的主要措施
(一)嚴格控制工程引水規模,優化水資源調度管理。嚴格遵循《節約用水條例》要求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三先三后”的原則,統籌考慮受水區節水潛力和節水政策,盡量提高受水區用水效率、降低新增用水規模,從嚴控制區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強度,盡量減少引水量,減少的水量優先用于增加下游河道生態用水。在可研審批前,開展引水規模專題論證,統籌考慮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用水需求,研究減少引水、增加大洋河入海水量的可行性,相關內容納入可研統籌決策,在可研中確定科學合理的引水規模。工程運行后應依法依規實施引水,不得超規模引水,按照“生態優先、以供定需、豐增枯減”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水資源調度管理。投運前開展運行期水資源調度管理專題研究,科學確定水資源調度管理規程,受水區優先使用本地水源,盡量減少引水量,充分保障大洋河河口生態用水需求。
(二)嚴格落實水環境保護措施。在每年的11月至次年3月、4月至6月以及9月至10月、7月至8月,石湖水庫下泄生態流量分別不低于1.94立方米/秒、4.89立方米/秒、5.83立方米/秒,黑魚汀閘下泄生態流量分別不低于6.47立方米/秒、17.23立方米/秒、19.41立方米/秒。在豐水年和平水年的7月至8月進一步加大石湖水庫、黑魚汀閘下泄流量,豐水年分別不低于7.77立方米/秒、25.88立方米/秒,平水年分別不低于6.41立方米/秒、21.35立方米/秒。冰凍期若上游河道來水小于生態流量目標,按來流下泄;非冰凍期黑魚汀閘在來流不足時按來流下泄。石湖水庫初期蓄水期通過臨時生態放流管、放水底孔、生態放流管、機組發電下泄生態流量;運行期通過機組發電、生態放流管、放水底孔下泄。黑魚汀閘通過生態魚道、泄水閘下泄生態流量。細化初期蓄水方案,初期蓄水期減少供水,逐月階梯式提升至設計供水能力。
蓄水前對水庫庫底進行生態環保清理,蓄水后盡快劃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配合地方政府加快落實《遼東半島水資源配置一期工程受水區水污染防治規劃(2023—2050年)》,將受水區登沙河、復州河新增的20項水污染防治措施,納入規劃同步實施,確保受水區水環境質量不因新增退水降低,在受水區污水處理能力滿足工程新增退水處理要求前,不得實施引水。在設計階段深化石湖水庫、碧流河水庫分層取水設施方案比選,必要時進行優化。統籌結合碧流河水庫過魚設施建設,減緩下泄低溫水影響。
(三)嚴格落實水生生態保護措施。配合地方政府建立魚類棲息地保護機制,劃定魚類棲息地保護河段,切實加強保護。將石湖水庫庫尾以上哨子河河段及其支流、石湖水庫壩址以下至黑魚汀閘庫尾、支流亮子河、黑魚汀閘以下至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上邊界的大洋河干流等約265.67公里河段,劃為棲息地保護河段,采取禁漁、不再修建攔河閘壩、拆除石湖水庫下游三大步水電站及黑魚汀閘下游攔河堆石壩、生態修復等保護措施。
在碧流河水庫補建魚道,對其下游現有翻板閘進行過魚改造,在石湖水庫、黑魚汀閘采取魚道措施過魚,運行后同步開展過魚效果監測評估和必要的適應性優化工作,確保魚道長期有效運行。嚴格落實增殖放流措施,開展魚類增殖放流站專項設計,工程蓄水前形成增殖和運行能力,放流對象為香魚、鳳鱭等,放流規模為12.25萬尾/年。開展運行期魚類增殖放流標記及放流效果監測與評估,根據監測結果必要時調整增殖放流對象及規模。除特殊工藝外,涉水施工避開魚類集中繁殖期。下階段對黑魚汀閘加壓泵站開展專項設計,選用對魚類影響小的布置方案,采用設置攔魚電柵等措施,降低取水對魚類的影響。黑魚汀閘下游攔河堆石壩拆除后,在其新建導流堤前建設攔魚設施,減少引水卷載效應造成的魚類資源損失。
(四)嚴格落實陸生生態保護措施。進一步優化工程施工布置,永臨結合統籌布設沿線臨時工程,強化施工場地集約利用,優先利用現有道路、控制新建施工道路長度和寬度。制定棄渣綜合利用方案,盡量減少工程棄土及棄渣場,最大限度減少棄渣占地及相應的植被破壞。施工期避開保護動物主要繁殖和遷徙季節,加強對施工人員的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嚴禁隨意破壞植被和捕殺野生動物。施工前開展占地范圍內動植物詳細調查,針對新發現的珍稀瀕危保護動植物和古樹名木等采取有效的保護措施,必要時向行業主管部門、生態環境部門報告。表土需提前剝離并單獨堆存,后期用于施工跡地的回填、棄渣區土地復耕和生態修復等。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進行復墾或生態修復;在石湖水庫庫尾實施野大豆復種;堅持因地制宜原則,使用原生表土及鄉土物種,重建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植物群落,加強初期管護確保修復成效,最終形成可自然維持的生態系統。
針對大洋河河口區域分布的遼寧丹東鴨綠江口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地,開展棲息地恢復建設等修復工程;構建生態補償機制,建立水資源調度協調機制,制定應急預案,確保自然保護區、自然遺產地生態系統安全;工程投運前委托專業單位,開展工程實施對自然保護區、自然遺產地影響及保護專題研究,根據相關主管部門意見,在全面開展現狀調查的基礎上深化影響分析,強化細化保護措施,相關研究成果和保護措施應征求省級林草主管部門意見,相關保護資金應納入工程投資。建設生態環境綜合監測體系,開展全要素的生態環境跟蹤監測和評估,結合評估成果,必要時進一步采取優化工程引水規模、調度方案、強化保護修復措施等對策。
針對涉及自然保護區、地質公園、生態保護紅線等環境敏感區的工程內容,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或依法履行相關手續,否則不得在相應區域動工建設。結合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要求和主管部門意見,進一步完善相關保護措施。
(五)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嚴格落實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各類施工污(廢)水、隧洞涌水經收集處理達標后回用或綜合利用。采取優化施工工藝、封閉作業、濕法作業、灑水抑塵等措施,防治揚塵污染。使用低噪聲機械和車輛,采取減振隔聲、施工車輛限速禁鳴、禁止夜間運輸等措施,防治噪聲污染。集中收集生活垃圾,定期清運并妥善處置,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處置,加強對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臨時貯存設施的環境管理。依法依規處理運營期污(廢)水、廢氣、噪聲、固體廢物等各類污染物。
四、你公司應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的主體責任,明確機構、人員、職責和制度,加強環境管理,推進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在蓄水前應自行開展階段環境保護驗收,初期蓄水期及運行期生態流量下泄方案、生態流量泄放設施及在線監測系統、分層取水措施(含碧流河水庫低溫水減緩措施)、魚類棲息地保護措施(含拆除攔河建筑物及生態修復)、過魚設施(含補建魚道及過魚改造)、魚類增殖放流站、庫底生態環保清理報告、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移栽等應作為主要驗收內容,驗收合格后方可蓄水。項目可研、初設、招標及施工詳圖等設計階段以及建設過程中不得降低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刪減相關生態環保措施,相關建設內容及生態環境保護設施、措施擬發生變化的,應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四條及《水利建設項目(樞紐類和引調水工程)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等相關規定,依法辦理環評相關手續。下階段應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設計和專項設計,優化、細化并嚴格落實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明確時序安排及投資概算;碧流水庫魚道補建、三大步水電站及黑魚汀閘下游攔河堆石壩拆除等相關費用納入本工程投資。應將優化和細化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納入設計以及施工、工程監理等招標文件及合同,并明確責任。委托有能力的單位開展專項工程環境監理,針對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管理要求落實情況等開展監理,定期向生態環境部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以及遼寧省生態環境廳、相關市級生態環境部門提交環境監理報告。制定生態環境監測方案,開展工程全生命周期生態環境影響監測調查,對生態流量泄放、低溫水減緩、增殖放流、過魚、棲息地保護等措施的有效性開展長期跟蹤監測,適時納入水利水電建設項目全過程環境管理體系和平臺。適時對監測結果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論必要時進一步優化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工程建成后,應按規定程序自行開展竣工環境保護驗收。3至5年組織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
五、大連市、鞍山市、丹東市生態環境局要切實承擔事中事后監管主要責任,履行屬地監管職責,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環執法〔2021〕70號)要求,加強對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遼寧省生態環境廳要加強對“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工作的監督指導,生態環境部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等單位按職責開展相關監管工作。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復印件分送上述部門及大連市、鞍山市、丹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廳),按規定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
生態環境部
2025年4月23日
(此件社會公開)
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遼寧省生態環境廳,大連市、鞍山市、丹東市人民政府,大連市、鞍山市、丹東市生態環境局,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態環境部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5年4月24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