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  稱

        關于長春—石家莊天然氣管道工程(一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 索 引 號000014672/2025-00249
        分  類環境影響評價管理
      • 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
        生成日期2025-07-07
      • 文  號環審〔2025〕67號
        主 題 詞

      關于長春—石家莊天然氣管道工程(一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的批復

      國家管網集團北方管道有限責任公司:

        你公司《關于報審〈長春—石家莊天然氣管道工程(一階段)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申請》(北方管道函〔2025〕25號)收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一、工程概況及總體意見

        該工程為長春—石家莊天然氣管道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途經吉林省、內蒙古自治區、河北省,包括1條干線和1條站間聯絡管道(接通陜京四線),全長1094.8公里。其中,干線起自吉林省松原市中俄東線長嶺聯絡站,途經吉林省松原市、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和河北省張家口市,止于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家口西壓氣站,全長1093.8公里,管徑1422毫米,設計壓力10兆帕。站間聯絡管道長1公里,管徑1219毫米,設計壓力12兆帕,連接陜京四線與張家口西壓氣站。工程設計年輸氣160億立方米,新建12座站場、32座監控閥室,合建1座站場(長嶺聯絡站),赤峰北分輸站、張家口西壓氣站分別與赤峰維修搶修中心、張家口維修搶修中心合建。管道主要采取溝埋方式敷設,一般地段埋深不小于1.2米。新增永久占地73.39公頃、臨時占地5611.44公頃,新建施工便道192.23公里,整修既有道路408.52公里。

        工程符合《中長期油氣管網規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以發改能源〔2025〕221號文件核準項目建設。工程實施將對區域生態、水環境等產生不利影響,在全面落實環境影響報告書提出的各項生態環保措施和本批復所提要求后,工程實施導致的不利生態環境影響能夠得到一定緩解和控制。我部原則同意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總體結論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二、 主要生態環境影響

        (一) 生態影響。工程自東北向西南途經松遼平原、赤峰中山丘陵區、內蒙古高原和山間盆地,涉及4個農產品提供功能區、2個防風固沙功能區。工程的永久占地和臨時占地以耕地、林地和草地為主,沿線穿越11處生態敏感區(自然保護區2處、森林公園1處、草原自然公園1處、重要棲息地1處、文物保護單位6處),其中8處涉及開挖穿越(自然保護區2處、森林公園1處、重要棲息地1處、文物保護單位4處),其他3處以定向鉆無害化穿越。工程棄渣約22萬立方米,設棄渣場2處,均為臨時渣場。施工作業帶清理、管溝開挖、管道敷設、閥室和站場建設等,將占用和破壞植被,驚擾野生動物,對沿線生態系統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二)環境風險。管道中心線兩側200米范圍內分布有121戶居民,站場周邊5公里范圍內分布有22146戶居民、16所學校。天然氣泄漏及火災導致的次生生態環境問題,可能對上述環境敏感點產生不利影響。

        (三)水環境影響。工程以定向鉆、頂管、開挖等方式穿越大中型河流12條,新建山體隧道8處。施工期河道開挖產生的泥沙、定向鉆產生的廢棄泥漿及鉆屑、清管試壓廢水及隧道涌水等施工廢水,將可能對區域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部分工程附近分布有飲用水水源二級保護區和分散式飲用水井,部分管段埋于淺層地下水以下,可能對部分淺層地下水造成不利影響。

        (四)其他環境影響。施工期揚塵、噪聲和棄渣等固體廢物以及運營期站場噪聲和清管廢渣等,將可能對周邊環境產生不利影響。

        三、減緩生態環境影響的主要措施

        (一)嚴格落實陸生生態保護措施。加強施工期環境管理,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和人員、車輛行走路線,嚴格控制施工作業帶寬度,林地、生態環境敏感區等特殊地段作業帶寬度縮減2米,優化施工場地布局,盡量減少工程占地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開工前聘請專業技術單位對工程占地范圍進一步開展重點野生動植物的詳細調查,做好施工人員的生態環保宣傳教育工作,禁止施工人員擅自破壞植被和捕殺野生動物。對可能受工程施工影響的野大豆、甘草、沙蘆草等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2棵古樹,應通過采取優化工程布置和施工作業方式等措施,避免占用;加強跟蹤觀測,必要時進一步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隧道工程穿越段應設置野生動物通道和動物防護柵欄,針對隧道洞口開展景觀設計,盡可能與周邊景觀風格保持一致。合理安排施工時段和方式、運渣路線,防止施工期間爆破、運渣等對野生動物產生驚擾。研究可縮減沙化土地施工作業帶寬度的新工法,減少對地表治沙植被和原狀土的破壞,立即組織開展工程建設對沙化地區生態影響和恢復專題研究,采取嚴格的防風固沙措施,降低對沙地的影響。施工前做好包括黑土地在內的表土剝離和堆存保護,施工時采取分層開挖、分層堆放、分層回填措施。施工結束后恢復黑土地性能,并針對黑土地的保護措施及恢復效果開展跟蹤研究。針對穿越基本草原、公益林等管段,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開展植被修復,并實施生態修復效果評估。根據周邊生態狀況對施工跡地等區域實施復耕或生態修復,加強生態修復設計,堅持因地制宜原則,統籌考慮管道保護要求,使用原生表土及鄉土物種,重建與周邊生態環境相協調的植物群落,保護和恢復生物多樣性,初期采取加強管護等措施確保修復成效,最終形成可自然維持的生態系統。

        (二)加強對生態環境敏感區的保護。涉及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文物保護單位等區域的管段,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要求,并依法履行相關手續,否則不得在相關區域開工建設。結合主要保護對象的保護要求和主管部門意見,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敏感區的保護。對涉及自然保護地的管段,應明確受影響的主要保護植物數量及具體保護(含就地、遷地保護)措施,確保受影響個體均得到針對性保護,保護植物棲息地修復達標率不小于90%。穿越內蒙古克什克騰樺木溝黑琴雞重要棲息地的管段,開挖施工須避開黑琴雞求偶撫幼期(4—6月),立即組織開展對黑琴雞的跟蹤監測與專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和主管部門的意見,及時調整施工安排或采取相應保護措施。施工階段將文物保護工作納入施工管理體系,嚴格劃定施工范圍,嚴禁超界施工;穿越文物保護單位時,頂管、定向鉆施工加大埋深,在施工區域內禁止隨意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

        (三)環境風險防范措施。加強管道防腐設計,在定向鉆穿越段、鐵路、高等級公路穿越段、生態環境敏感區等特殊地段,采用加強級三層聚乙烯外防腐層,焊縫采用射線和超聲波探傷,提升焊接質量。與現行管道并行或交叉的管段在施工時,應控制間距和施工范圍,做好對已建管道的探測、臨時防護和隔離措施,防止破壞現有管道引發次生生態環境問題。全線采用監控和數據采集系統,站場設置站控系統、緊急截斷系統,監控閥室設置遠程終端裝置,確保事故狀態下自動緊急截斷,保障監控與數據采集系統正常運行。加強運營期維護管理,涉及生態環境敏感區和居民集中區的管段,應提高內腐蝕檢測和巡線頻次。加強應急能力建設,配備必要的應急物資、裝備等,按照企事業單位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管理辦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相關應急預案,明確相關風險防范和應急要求,并納入國家管網集團等現有應急管理體系。做好與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相關企事業單位等應急預案的銜接和聯動,開展必要的培訓、宣傳和演練,并按相關規定報送有關部門備案,根據相關部門意見完善和修訂,妥善應對突發環境事件。

        (四)水環境保護措施。涉河流開挖施工應選擇在枯水期,開挖采用圍堰導流方式,施工結束后及時清理河道中多余土方和建筑垃圾,及時拆除圍堰,恢復河床原貌。定向鉆出入土點、泥漿池等設置應遠離河道,施工期加強對施工廢水和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置。隧道施工應落實超前地質預報、注漿堵水措施,減少隧道涌水量。清管試壓廢水、隧道施工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放或回用,定向鉆泥漿循環使用不外排,廢棄泥漿交有處置能力單位進行處置。運營期加強污水處理設施的維護管理,確保污水處理滿足相應的標準要求后回用。施工期和運營期落實防滲措施,泥漿池、危廢儲存區、站場污水處理設施、固體廢物臨時堆放區等區域做好防滲處理。強化施工機械管理,避免廢水、廢油等污染地下水。涉及地下水位高的區域管段,采用施工圍堰等方式封堵地下水,減少滲出,并定期開展地下水位監測。

        (五)其他環境保護措施。工程建設及運營中應落實國家和地方關于揚塵、揮發性有機物等污染防治相關要求。加強設備運行維護,采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減少無組織和非正常工況排放。運營期站場和閥室天然氣放空通過立管排放,針對全線站場計劃內放空天然氣,采取移動式車載回收裝置進行回收,并開展移動式車載回收裝置對天然氣回收的跟蹤研究和效果評估。選擇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采取有效減振降噪措施,確保站場廠界和敏感點聲環境達標,站場放空盡量在白天進行,切實減緩突發噪聲對周邊敏感點的不利影響。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當地環衛部門處理,施工廢料回收利用,清管和分離器檢修廢物按環保要求處置,危險廢物交有資質單位處置,加強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暫存的環境管理。

        四、你公司應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建立內部生態環境管理體系,明確職責和制度,加強生態環境管理,開展施工期環境監理,確保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落實。項目建設必須嚴格執行配套的環境保護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的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應將優化和細化后的各項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及概算納入設計、施工、監理等招標文件及合同,并明確責任。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應當重新報批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工程建成后,應按規定程序實施竣工環境保護驗收,適時開展環境影響后評價。

        五、張家口市、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松原市生態環境局要切實承擔事中事后監管主要責任,履行屬地監管職責,按照《關于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竣工環境保護自主驗收監管工作機制的意見》(環執法〔2021〕70號)要求,依法依規加強對該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生態環境廳要加強對“三同時”及自主驗收監管工作的監督指導,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等單位依職責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要求開展相關監管工作。你公司應在收到本批復20個工作日內,將批準后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及批復文件復印件分送上述部門,按規定接受生態環境部門監督檢查。

        生態環境部

        2025年7月4日

        (此件社會公開)

        抄送: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管網集團,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張家口市、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松原市生態環境局,國濰(北京)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生態環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松遼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25年7月7日印發

      字號:[大][中][小][打印]僅打印內容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 | 国产超碰人人模人人爽人人添| 亚洲av无码电影网| 精品久久久无码人妻字幂| 国产精品亚韩精品无码a在线|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人妻少妇| 欧美性猛交xxxx|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777久久成人影院| 怡红院成人影院| 久久综久久美利坚合众国| 波多野结衣教师系列5|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老司机精品免费视频| 好色先生视频tv下载| 亚洲av成人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国产成人精选免费视频|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成人精品视频99在线观看免费| 交换年轻夫妇5| 亚洲国产成人片在线观看| 黑人26厘米大战亚洲女| 天堂va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综合激情区视频一区视频二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97色偷偷色噜噜狠狠爱网站97|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中文野结衣 | a毛片全部播放免费视频完整18| 日本边摸边吃奶边做很爽视频| 亚洲图片国产日韩欧美| 私人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欧美黄色一级在线| 国产麻豆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www.好吊色.com| 日本一在线中文字幕天堂| 亚洲区小说区图片区qvod| 波霸在线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午夜成人理论福利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