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版

      政府信息公開

      當前位置:首頁 > 政府信息公開

      關于政協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03685號(資源環境類261號)提案答復的函

      2024-07-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2024-07-29 來源:生態環境部
      分享到:
      [打印] 字號:[大] [中] [小]

      王玨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強化生物多樣性能力建設,助力生態文明提質增效的提案”,由我部會同自然資源部、國家林草局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同時也是全球面臨的三大環境危機之一。中國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的主席國,積極推動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生物多樣性主流化進程不斷推進,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年)》等政策文件,持續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與評估,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生物遺傳資源保護與可持續利用以及公平公正地分享惠益,扎實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引領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

        一是不斷完善生物多樣性相關技術規范體系。2014年起,生態環境部陸續印發了《生物多樣性觀測技術導則》《區域生物多樣性評價標準》等相關技術導則、規范26項。2021年底,印發《區域生態質量評價辦法(試行)》,首次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生態質量綜合評價指標體系。2022年,印發《“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并編制實施方案,將區域生態系統結構、生物多樣性等多要素、多指標納入生態質量監測,推動江蘇、廣西等6個省份開展生態質量監測試點工作。2023年,生態環境部與中國科學院聯合印發《全國生態質量監督監測工作方案(2023—2025年)》,建設第一批55個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國家林草局建立了林草生態環境標識系統,重點加強生物多樣性監測類模塊技術應用,構建全域化生物多樣性監測體系。先后印發《國家公園監測工作管理辦法》《國家公園監測技術指南》《國家公園監測規范》《陸生野生動物監測技術指南(試行)》《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監測工作方案(2024—2025)》等文件,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地監測體系。

        二是推進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2024年1月,新修訂的海洋環境保護法正式施行,明確要求“國家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健全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監測、評估和保護體系,維護和修復重要海洋生態廊道,防止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要求開展南海典型海岸帶生態系統碳儲量監測與評估,推動建立南海珊瑚礁的長期監測和評估體系。生態環境部印發《“十四五”生態保護監管規劃》,明確要求對南海西北部破壞紅樹林的行為開展監督,加強重點海灣環境綜合治理成效監督評估,開展紅樹林、海草床的保護修復成效監督評估。自然資源部建立珊瑚礁生態狀況定期通報制度,優化預警監測布局,提升預警監測能力,為珊瑚礁生態保護提供技術支持。

        三是推進建立生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機制。目前,生態環境部正在研究制定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專門立法。國家林草局在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區域社會發展的協同性和惠益分享機制方面也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自然保護地一般控制區內劃定適當區域開展生態教育、自然體驗和生態旅游等活動,讓公眾能夠從自然保護地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成果中受益。例如,武夷山國家公園通過“茶林”“茶草”等生態茶園建設模式,結合生態旅游和茶產業,有效補償了社區居民和企業退出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保護區造成的經濟損失。

        我們贊同您提出的“關于強化生物多樣性能力建設,助力生態文明提質增效”的建議。下一步,將認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持續完善生物多樣性監測規范。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完善生態監測網絡,組織開展第二批生態質量綜合監測站的遴選工作,力爭實現全國省級行政區、典型生態系統和重要生態空間的全覆蓋。同時,擬在全國布設一批生態質量監測樣地,重點監測生物多樣性、物種組成、結構、功能和生態脅迫等指標,為區域生態質量指數評價提供數據支撐,并監測植被覆蓋度、葉面積指數和生物量等指標,以支撐遙感監測的地面驗證。國家林草局將指導各地按照《國家公園監測技術指南》和《造林技術規程》等技術標準,協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修復,研究探索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和標準制定,確保生態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協調推進。

        二是不斷推進海洋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生態環境部將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實施方案(2024—2030年)》,推動開展海灣、河口、紅樹林、海草床、珊瑚礁、牡蠣礁、灘涂濕地、海島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生物物種和重要生物遺傳資源調查。自然資源部將繼續指導地方科學開展互花米草治理區域的生態修復工作,促進濱海濕地等原生生態系統的恢復,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并持續開展珊瑚礁生態預警監測業務,提升珊瑚礁生態保護水平。

        三是推動建立生物遺傳資源惠益分享機制。加快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專門立法研究制定,進一步完善生物遺傳資源及其相關傳統知識獲取、利用和惠益分享監管體制機制,鼓勵云南、湖南、廣西等有條件的地方建立一批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試驗區,探索惠益分享與鄉村振興、綠色發展、人民健康等融合路徑。

        感謝您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4年7月29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ICP備案編號: 京ICP備05009132號

      網站標識碼:bm17000009

      京公網安備 11040102700072號

      電腦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久精品国产| 免费大黄网站在线看| 91香蕉国产线在线观看免费| 日本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饯| 美女裸体a级毛片| 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成人3d动漫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福利视频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精品无码| 香港三级欧美国产精品| 奇米影视奇米四色888av| 久久久xxxx|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久久|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 国产在线2021| 男女下面无遮挡一进一出| 天天干天天爱天天操|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 日韩午夜激情视频| 亚洲免费在线视频观看| 深夜福利gif动态图158期|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香港三级日本三级三级韩级2| 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网av| jlzzjlzz亚洲乱熟在线播放| 无码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乱爱性全过程免费视频| 欧美成人家庭影院| 亚洲色成人网一二三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а√天堂中文最新版地址 | 厨房切底征服岳| 被窝影院午夜无码国产|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2020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