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珍等4位代表:
你們提出的“關于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議”,由我部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辦理。經認真研究,答復如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讓美麗鄉村成為現代化強國的標志、美麗中國的底色。美麗鄉村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全面建成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十四五”以來,生態環境部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以更高標準打好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聚焦現階段農民群眾需求強烈的重點實事,深入推動生活污水、黑臭水體、廁所糞污、生活垃圾等農村環境治理。截至目前,“十四五”全國新增完成6.7萬個行政村環境整治,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達45%以上、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完成“十四五”規劃任務的80%以上,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左右,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覆蓋自然村比例超過90%,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農業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升。
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農村生態環境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相比還有不小差距,仍是美麗中國建設的突出短板和明顯弱項。你們對美麗鄉村建設的理解深刻,提出的建議全面、深入、細致,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下一步指導各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一、關于加強鄉村空間布局優化和管控
2022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堅持縣域規劃建設一盤棋。2024年1月,農業農村部印發《鄉村建設工作指引(試行)》,指導各地堅持規劃引領,加強村莊規劃編制實效性、可操作性和執行約束力。2月,自然資源部、中央農辦印發《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效的通知》,要求因地制宜開展鄉村空間設計,統籌鄉村經濟、生活、生態和安全需求,優化土地利用和功能布局,優化鄉村農業、生態和建設空間,科學開展村莊規劃編制工作。
2024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明確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機制建設、實施應用、監督考核和組織保障全鏈條制度建設體系。
下一步,我部將配合農業農村部等部門,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的要求,錨定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抓緊制定出臺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加強部門協作,強化統籌規劃,聚焦現階段農民群眾反映強烈、能抓得住、抓幾年就能見到成效的重點實事,著力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二、關于推進農村水環境綜合整治
我部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引領,重點開展農村生活污水和較大面積黑臭水體治理。今年以來,通過印發典型案例,舉辦培訓班,召開座談會、現場會、視頻會等方式,指導各地落實《關于進一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以污水減量化、分類就地處理、循環利用為導向,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模式和技術路線,持續推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取得實效。組織各地落實《農村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指南》,聚焦房前屋后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農村黑臭水體,開展動態排查,將其中面積較大、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體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結合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村民需求等確定治理思路和技術路線,鼓勵優先采用資源化、生態化治理措施;綜合運用衛星遙感、水質監測等方式開展跟蹤監管,確保“長制久清”。
水利部大力推進農村供水工程建設。10年來,累計完成工程建設投資達到5556億元,解決了1.3億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自來水普及率高達90%。規模化供水工程在農村覆蓋率上漲到60%,鞏固提升了5.1億農村人口的保障水平。到2023年底,全國農村供水規模達千噸萬人規模,建成農村供水工程563萬處,供水服務人口達到8.7億。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將農村水環境治理作為美麗鄉村建設重要內容,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治理。水利部將持續提升農村供水保障水平,優化農村供水工程布局,強化農村供水工程運行管理。
三、關于提升農村固廢處理水平
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指導各地加快補上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建設短板。為解決偏遠鎮村垃圾轉運難、成本高問題,指導中西部省份選擇有條件、有需要的縣(市、區)開展偏遠鎮村生活垃圾小型化分散式焚燒處理試點。目前,全國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行政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
農業農村部每年聚焦不同主題,動員農民清潔村莊和庭院環境,因地制宜開展“三清一改”(清理農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內塘溝、清理畜禽養殖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物、改變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不良習慣),健全常態化清潔制度。
2019年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農業農村部每年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資金30億元,支持中西部地區新建一批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等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
下一步,相關部門將繼續做好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農村生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等相關工作。
四、關于深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農業農村部持續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一是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達41.3%;組織開展綠色防控技術示范和集成應用,2023年三大糧食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45.2%,全國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達78.9%。二是堅持種養結合原則,指導各地統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畜禽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和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優化調整畜牧業區域發展布局,督促養殖主體提升畜禽糞污處理設施配套建設水平。三是圍繞推廣生態健康養殖模式、養殖尾水治理模式、水產養殖用藥減量、配合飼料替代幼雜魚、水產種業質量提升等五方面,實施水產綠色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
我部會同相關部門組織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機制,在全國28個縣(市、區)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試點,部署開展調查監測、劃定優先治理區域、系統治理和成效評估等重點任務,建立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監督指導工作機制和技術體系。指導全國611個畜牧大縣依法編制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以土地承載力為基礎,促進種養循環,持續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利用和污染防治水平。
下一步,我部將配合相關部門聚焦農業面源污染突出區域,強化系統治理,統籌做好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和生態環境保護。
五、關于強化農村生態系統保護
農業農村部聯合生態環境部等部門深化外來入侵物種全鏈條防控治理。一是經國務院同意,印發《進一步加強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全面部署外來物種入侵防控工作。建立外來入侵物種防控部際協調機制,加強部門聯合會商,協同推進防控工作。制定《外來入侵物種管理辦法》《重點管理外來入侵物種名錄》,構建全鏈條防控體系。二是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發布《中國農業品牌目錄》,1100余個區域公用品牌納入省級目錄重點培育,144個區域公用品牌納入農業品牌精品培育計劃。
下一步,我部將積極配合農業農村部,繼續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筑牢國家安全屏障;培育發展載體,打造休閑品牌,加大宣傳力度,實施休閑農業精品工程,探索鄉村生態文化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的有效途徑。
六、關于加強農村生態環境監測監管
我部在全國開展“千噸萬人”農村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其中,地表水水源地每季度開展一次監測,地下水水源地每半年開展一次監測,2023年共監測10219個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斷面(點位)。同時,在全國31個省份設置重點監控村莊和一般監控村莊,開展農村水環境質量監測,2023年共監測4884個地表水水質斷面。積極指導各地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重點區域監測,加快構建全國農業面源污染綜合監測評估體系。
下一步,我部將進一步完善農村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體系,持續開展農村“千噸萬人”飲用水水源地水質監測,試點開展農村中小微水體抽樣監測調查,建立健全農村生態環境監測評價制度。
七、關于探索農村生態環保制度創新
我部會同相關部門緊緊圍繞“要給農民一個干凈整潔的生活環境”,有力有序有效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建立健全問題發現、成效評估等工作機制。一是堅持“問需于農、問計于農、問效于農”,明確“三基本”(基本看不到污水橫流等,基本聞不到臭味,基本聽不到村民怨言)的農村環境整治成效評判標準;二是建立農村環境整治問題常態化發現機制,以“四不兩直”方式開展現場調研評估,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并將評估結果納入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內容。三是與人民網聯合上線征集活動,將農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體等環境問題作為征集范圍,回應群眾關切,通過解決點上問題,推動農村環境面上提升。
下一步,我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系統謀劃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引導群眾自覺參與,共建共享美好家園,推動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田園風光、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在廣袤鄉村漸次呈現。
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和支持。
生態環境部
2024年8月22日